第118章春山胜事(一)

云这个姓氏让卓思衡想到的是瑾州楚风遗俗地,和那个带着面具的神秘云姓女子,这样细细想来,那个透过面具的声音确实便是他今日倍感熟悉的渊薮。

楚地巫女会出现在帝京么?

然而出现与否,似乎都和他关系不大,马还回去后,他还是同襄平伯府少来往些更好。

卓思衡止住念想,让慧衡早些休息,自己也得准备明日后续事宜。

第二日,襄平伯上请世子无德无才腆居太学,多次讲学时论不堪入目有辱圣意,自请再罚俸禄,并将世子逐出国子监太学,入禁军为卒,不求仰仗文德入朝为圣天子驱使,但凭义胆豪勇仍可表论举家之忠良。

在大家的诧异中,皇上却欣然应允道:“朕并非强求世家子弟皆求功名,只望累代兴盛自上而下,不负社稷君臣之职责。若是其志不在此,有所转圜也并非取巧。”说完他用一贯和蔼亲切的笑容看向卓思衡,“你是治学官吏,又下辖国子监,你以为如何?”

自编自导就算了,还得自演,卓思衡认为自己该找制片人皇帝多加点工资,不过好像他和皇帝直接并没有平等的雇佣合同可言,只能老老实实配合道:“圣人曾云:‘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’培才育人当因人而宜,此乃古理,臣愿听从圣上乾纲独断之意。”

连主观此事的卓思衡都这么说,其他官吏也都没有什么再议,毕竟他们觉得这其实是件小事,根本没必要特意讨论。

但需要特意讨论的事很快就来了。

春坛即将接近尾声,卓思衡愈发忙得只能住在国子监。

他邀请这样多名师和其门生至帝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,那就是为了将太学打造成国家第一学府而储备师资力量和优质生源。

其实国子监不缺优秀的老师,许多在这里传授六经等科的博士都是学富五车韦编三绝,同本次入京名士坐而论道也不一定就是逊色一筹,朝廷千挑万选的博士总还是有真才实学的。可大多博士年纪都已经太大,一是精力不济,二是学生顽劣,教习过于消耗心血且没有得意门生出现,扪心自问,就算是卓思衡自己当老师,积极性也会在这日复一日的失望中磨灭的,所以需要一些优秀的学生唤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