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隆基赐他翰林侍诏,成为御用文人,初春陪伴在李隆基的左右,身穿宫锦袍,暮夏,伴随在杨贵妃的身旁,赏群芳艳!”

“他靠着自己的惊人才气,那股惊人的天纵之才,挥毫成诗,但他却越来越苦恼,越来越烦躁,自然不是因为作诗,作诗对他来说,信手拈来,而是在他的构想中,御用文人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!”

“他李白不该是盛唐的吉祥物,不该只是做做诗,每天伴随在杨贵妃的身旁,为她作诗,为她人作诗。”

“他要的是一展才华,治国之才华!”

“但这对君臣的相遇,并不像历史上的佳话一般,一遇到风云际会,惺惺相惜,反而是彼此之间间隙越来越大。”

“李白想要的,他一直心中想做的,是治国平天下,是安邦定国,为此,他努力了十年,等了十年,用尽了一切办法。”

“但在李隆基看来,他也没错,他已经为李白提供了一个最合适的职位,按照李白所表现的,不当翰林侍诏,难道当丞相不成?”

“历史上,李隆基后期的确昏庸,甚至堪称离谱,但你不得不承认一件事,他的确有识人之明,执政这么多年,他唯一看走眼,只有一位,那便是安禄山。”

“其他人,人尽其用。”

李白或许能做官,他游遍五湖四海,了解民间疾苦,他可以做一个百姓官,一个好官,但他当不了宰相。

这便是李白贯穿一生的悲。

宰相绝对不是一个花钱如流水,豪气震天下的人能当的,即便他很有才,即便他挥毫成诗。

为了一个,他不能匹配的职位去努力,乃至于,后面明知不可而为之,这是莫大的的悲哀!

这是他悲的一点!

但并不是全部。

李隆基不敢将政务交给李白,而李白又不甘心一个翰林侍诏的角色,他们处处龃龉,搞得两人都不舒心。

于是后面有了“天子呼来不上船,”

李白借着月光饮酒,又写道,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,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

他很孤独,发自心底的孤独。

那股兴奋逐渐消失,他还看到了长安城内的丑陋,看到了权贵的庸俗,看

章节目录